《河北蓝皮书:河北人才发展报告(2018~2019)》以推动河北人才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对未来时期推动河北各领域各类人才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的系统分析,提出推动河北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途径和主要对策,包括大力实施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强冀新战略、大力推动各类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京津人才与智力的高质量引用及大力优化提升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等。
蓝皮书指出,2017年以来,京津冀三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welcome皇冠地址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在积极推进各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努力推进三地高质量协同发展,其中包括人才的协同发展。河北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在深入推进与京津人才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平协同,切实提升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河北在更高的层面、水平上与京津的人才和智力合作,促进京津人才与智力的高质量引用,借力增强河北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与智力支撑方面,取得诸多重要新进展和新成效。
一是以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为抓手,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实施,不断取得重要新进展和新成效。近几年,启动和实施了“全球高端人才延揽计划”、“冬奥人才发展工程”、雄安新区人才集聚工程、沿海临港产业人才集聚工程、临空经济产业人才集聚工程、人才智力精准扶持计划,以及西北部生态涵养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等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
二是推动京津冀人社事业协同发展取得重要新进展和新成效。三地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welcome皇冠地址关于推进京津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促进三地人社事业合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拓展人社事业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京津冀人社事业协同发展第一次部省(市)联席会在就业、社保、人才、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和雄安新区建设几个方面进行了谋划和部署,签署了《京津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合作备忘录》等文件;第二次联席会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welcome皇冠地址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更好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支持雄安新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进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做了部署。近几年,三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实现顺畅进行,专业技术人才资质互认范围扩大,27项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实现互认,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资格实现互认,技能人才联合培养逐步开展,研究制定和实施了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促进了三地人力资源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
三是京冀通过互派干部、人才双向挂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搭建两地干部人才交流平台,分别从发改委及交通、规划、商务、科技、工信、环保、教育、人社、农业、文化、卫计、旅游等部门选派厅、处级干部异地挂职,近三年已连续每年互派100名干部、人才双向交流挂职。
四是重点区域人才一体化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通武廊”(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成效显著。三地为加强跨区域人才合作,签订“通武廊”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相继出台《通武廊区域人才互认标准》《通武廊区域人才挂职交流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三地的人才交流互动。为更好地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区域间的作用,为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提供便利,三地在区域人才互认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通武廊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在引才引智方面,三地联合举办了一系列人才交流、人才招聘等活动,促进了三地人才加速流动。在临空经济产业人才聚集区建设方面,2018年5月,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提出实施临空经济产业人才集聚工程;2018年7月,协调小组主办京津冀临空经济产业人才发展研讨会,会议达成依托首部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京津冀临空经济产业人才聚集高地,协同打造临空人才发展共同体等共识。
五是多点联动,推动三地区域人才交流合作纵横延伸,人才合作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合作内容更加丰富。三地省市人社部门联合举办了多次面向京津冀、全国及海外的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等活动,三地省市卫生部门签订了人才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民政部门联合召开会议,议定积极推进京津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协同发展。在推进教育协同发展方面,河北27所高职院校与北京市、天津市部分高职院校“结对子”对接工作已经启动。在科技创新协同方面,三地科技部门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就河北而言,在推进协同创新过程中,大力推行“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创新模式,通过共建园区,共搭平台,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国际化技术转移中心等,吸引京津高端项目落户,吸引高端人才聚集,提升了人才合作水平和质量。通过开展科技人才的培训合作、项目合作及举办科技交流项目洽谈、人才与项目对接等活动,与京津联合建设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等,带动京津人才的引用、合作及培养。此外,河北在推进与京津在产业、交通、生态、医疗、旅游、健康养老等方面协同发展和合作的同时,促进这些方面京津人才与智力引用的不断扩展与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