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welcome皇冠地址网站!
返回首页>>工作动态>>《河北社科工作动态》
《社科联合工作简报》2020年第6期(总第7期)
2020-07-15 16:35   来源:本站

目 录

1.康振海院长为全院党员干部讲党课……………………………………………… 2

2.“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办会纪实……………………………………………… 4

3.河北省赵文化与区域经济研究基地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9

4.河北省生态和发展环境研究基地新增两家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10

5.沧州文庙创新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市民足不出户感受“云端午” ………………………………………………11

6.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张家口市社科联、张家口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张家口大讲堂·市直机关大讲堂…………………12

7.夯实课题研究 贡献社科智慧——承德社科联召开课题立项结项会议……………………………………………… 13

8.第十三届河北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时培磊 ………………………………………………14

康振海院长为全院党员干部讲党课

为庆祝建党99周年,进一步激发全院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担当,6月30日,院党组书记、院长、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康振海同志围绕全院党员思想状况和干部队伍建设状况,结合我院工作实际,以“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政治站位 以优良工作作风不断开创我院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新局面”为题,为全院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院党组成员,一级、二级巡视员及院属各支部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其他人员以视频直播方式收看学习。

康振海从始终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贯彻“人民至上”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和积极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授课和交流。

康振海指出,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历程,无论是血雨腥风还是惊涛骇浪,无论是激流涌动还是风云变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没有熄灭过信仰的火焰,都没有动摇过为民的信念。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在抗疫第一线千锤百炼,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想信念,引导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

康振海指出,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最优良的政治品格和最鲜明的方法论特征。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就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悉心倾听时代的声音,真正了解社会问题,辩证认识问题、正确对待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康振海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welcome皇冠地址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行动纲领,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以《党章》为镜子、以《准则》为准绳,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促进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好转。

康振海强调,全院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welcome皇冠地址关于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要求及核心要义,深刻理解权力和责任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信任和责任,要切实扛起为党做事、为民谋利的责任使命。

康振海强调,“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是我们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方向,我们要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做到做人、从政、成事的高度统一。

康振海最后指出,下半年全院干部要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welcome皇冠地址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做到疫情防控不减力的同时,稳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坚定信心和决心,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拼搏实干,确保年底各项任务全部交账、圆满完成。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办会纪实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成立于2012年7月。学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会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社科院(社科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全会同志共同努力下,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谋求永久和平和福祉的办会宗旨,积极探索实践,学会发展取得实效。

一、把握正确的办会政治方向

学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政治要求,遵守政治纪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正确的办会方向放在学会工作首位。

(一)必须坚持“四个不能丢”。学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旗帜不能丢、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不能丢、立德树人这个党的教育根本任务不能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这个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能丢,贯穿于传统文化教育全过程。

(二)全面提升学会领导层政策理论水平。学会切实肩负起对会员理事思想政治引领的责任,多次召开学会相关负责人培训会,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welcome皇冠地址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与传统文化教育、社团管理相关的文件、法律法规,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对社团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

(三)强化学会党支部建设,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学会严格落实“六有”标准,规范党员活动室建设,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学会每月定期召开党员学习会议,增强学会全体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会在各分支机构设立党小组,助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深入推进学会组织建设

学会将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选人用人、制度建设、业务能力提升、分支机构建设上深入探索,统筹全局,推动学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坚持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学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welcome皇冠地址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吸收和发展优秀人才作为学会的战略任务,一批优秀人才在学会中脱颖而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新型智库长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骥当选为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来自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不同领域14位领头人(如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著名画家杜建奇等)当选为学会副会长;博士后叶陈毅、博士秦惠娟、朱婕等先后当选学会副秘书长;学会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如苏志炯副教授等)也都是在传统文化教育某一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或实干家。

(二)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和完善学会制度,用一整套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留住人。学会先后制定了用人制度、财务制度、用章制度、入会退会细则、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管理办法,为学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业务学习常抓不懈。为了适应新时代传统文化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学会制定了详细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培训计划,狠钻业务、狠抓业务。学会领导同志要做到熟读和掌握《易经》《大学》《增广贤文》等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通俗读本,将业务学习铭于心、融于魂、践于行。

(四)加强分支机构建设。学会汇集人才合力,建立和发展学会分支机构,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学会建立了素质教育专业委员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生命健康教育分会、国学教育工作委员会、艺术教育分会、书画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价工作委员会、非遗传承工作委员会等多个分支机构,大力发展学会实验基地(实验学校)、学会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和副会长单位,完善分支机构运行机制,拓宽业务工作领域,全面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自力更生,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学会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将服务于河北省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级各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一)创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动态》,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2013年6月,学会组建《国学动态》编辑部,自筹经费编辑《国学动态》(每月一期),2014年1月更名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动态》,以全国有关传统文化教育方面重要信息和重大动态(重点是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信息和动态)为主要内容,现已出版85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二)扎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推动全省传统文化教育高质量发展。2012年12月,学会成立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领导小组,负责传统文化教育课题文件的起草、发布、管理和指导。学会制发了welcome皇冠地址关于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申报的相关政策文件,连续八年发布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申报办法。学会课题要求严格、成果质量高,截至目前,学会课题规划办收到中小学以及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申报的课题几千项;其中立项近千项,结题五百多项。

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承担课题研究。学会负责人主动申报、承担中国社科院、国家教育部、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等单位课题研究。学会会长张骥先后承担“当代国际政治中的文化因素研究”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战略研究”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会秘书长刘良业先后承担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课题“小学生系统经典诵读活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及实践意义研究”和省教育厅规划课题,为全省传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有益借鉴。

(三)出版相关著作论文,指导全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河北省教育厅主管下的唯一一家传统文化教育社团,学会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编著出版了《中华优秀家文化》《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策略研究》等多本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著作,在《半月谈》《河北教育》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多篇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论文;学会通过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为人民日报海外网、河北体育学院等多家单位举办讲座,讲授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全面开花。

(四)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企业。为深入了解我省各级各类学校、企业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现状,学会多次前往河北省内各地市开展调研,协助指导学校、企业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调研情况形成报告,供上级领导决策使用。学会先后开展了“古典诗词进校园”“传统书画进校园”等活动,并成立了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等级认定委员会,出台了相关文件,全面推进古典诗词、传统书画进校园。现已有多所学校参与了等级认定。

(五)积极参加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举办的有关活动,全面提升学会治理能力。学会积极参加“加强基层建设年”;承办了河北省教育厅主办的河北省中小学国防教育夏令营和河北省中小学国防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推动国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学会会长张骥、秘书长刘良业作为省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了代表大会;学会联合省民盟、燕赵都市报、河北省共产党员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举办了点亮心灯的“心灯行动”、寻找“河北最美共产党员教师”和“河北最美教师”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四、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

学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将“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捐赠等社会公益活动”写进了《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章程》。学会成立了爱心志愿者团队,专门负责学会社会公益活动。

学会会员理事多次深入老区、边区和贫困地区,捐资捐物,帮扶贫苦地区孩子上学。学会还经常邀请有关传统文化教育专家,针对不同课题,举办传统文化教育公益讲座。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会专门成立了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心贴心志愿者团队,为唐山市滦南县防疫人员送爱心餐18万份,价值20多万元。近期,学会向国家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清华图书馆等27家图书馆捐赠了《拓真集》(刘良业著)、《弘远集》(刘良业著)、《中华优秀家文化》(刘良业、马晓娟主编)、《鹿泉教师人文素养读本》(贾建祥、刘良业主编)、《雷龙先生文存》(刘良胜著,刘良业等整理)等书籍300多册,价值近2万元。

八年多来,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把中华民族的根守住的道路上不断深化,统筹推进。学会将继续保持优良作风,努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河北省赵文化与区域经济研究基地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近日,赵文化与区域经济研究基地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申报的《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系列丛刊·明清文书》,经过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评审,成功获批2020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系列丛刊·明清文书》主要收录家族文书、商业文书和村落档案,涉及的地域范围包括武安县、黎城、潞城、长子县、邢台县、南和县、涉县、汾阳、和顺等。家族、商号、村落三个不同主体单位的文书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内容上相辅相成。项目组成员对项目所涉及的明清太行山文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包括编号、定名、录文、图版扫描等,已初步具备了出版条件。

太行山文书的整理出版,既为华北地区目前唯一的一种大宗民间文书开展了整理与保护工作,又为相关学者研究华北地区明清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提供了第一手文献资料,对今后推动太行山文书整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生态和发展环境研究基地新增两家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6月19日,河北省生态和发展环境研究基地与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分别签订了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并就如何发挥好实践基地育人功能、打造思政课虚拟仿真平台、实现互利共赢进行了交流。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和骆驼湾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是基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和持续推进“西柏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河北省生态和发展环境研究基地坚持与时俱进,以“西柏坡+”教学改革为抓手,切实推动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更好的满足了新时代大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学习诉求,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同化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既有较强理论性、又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河北省生态和发展环境研究基地在不断推进理论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使思政课教学由知识传授、理论教育的过程深化为能力提升、价值认同和信仰坚定的过程,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沧州文庙创新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市民足不出户感受“云端午”

在端午佳节之际,河北省社科普及基地沧州文庙采用线上互动形式,让市民足不出户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6月24日,沧州文庙设置了香包制作、包粽子、沐兰祈福三个主题活动区域,并通过抖音平台对三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其中,香包制作区和包粽子区由文庙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连线方式,与沧州市西环路小学、路华小学学生及国学爱好者在线互动,示范指导如何制作香包、粽子,并讲述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在活动前期,沧州文庙向市民广泛征集了以“包粽子”“讲端午节故事”为主题的视频,并择优在沧州文庙抖音平台进行展播,视频获得大量点赞转发。下一步,沧州文庙将继续探索活动举办新方式,让传统文化知识与传媒、科技有机结合,浸润时代人心,融入现代生活。

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革命精神

——张家口市社科联、张家口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张家口大讲堂·市直机关大讲堂

6月17日,张家口市社科联、张家口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了张家口大讲堂·市直机关大讲堂,河北北方学院档案馆馆长、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家口市社科青年专家陈韶旭应邀为张家口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作了张家口红色文化主题讲座。张家口市社科联副主席张雪洪、张家口市直机关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出席讲座,部分张家口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参加讲座。

此次讲座旨在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凝聚红色力量,引导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切实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讲座从张家口革命形势的形成与发展、张家口革命的重创与坚持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张家口抗战、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等四个方面,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张垣人民不畏艰险、矢志不渝、顽强拼搏、英勇斗争的感人事迹,带我们重温了党在张家口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让大家经历了一次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

讲座结束后,大家表示接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对张家口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今后将结合疫情防控需要,立足工作岗位,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将红色精神内化为忠诚担当的思想自觉,外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为张家口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夯实课题研究 贡献社科智慧

——承德社科联召开课题立项结项会议

近日,承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召开了2020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立项暨2019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第二次结项评审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了2020年度社会发展研究立项课题,并对符合初审条件的2019年度社科发展研究课题项目进行第二次等级评审鉴定。承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评委会主任王景山出席会议并讲话,评委会副主任、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付喜宗主持会议并对立项、结项相关流程进行了培训。评审委员会由实际工作部门领导和承德市内社科专家共10人组成。

今年共受理有效申报社科发展研究课题293项。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课题不仅申报数量再创新高,课题质量也逐年提升,“高质量”“互联网+”“双创”“智能、大数据”“新冠疫情”等题目设计显示与“新时代”相适应,将对承德市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推动院校学科(群)建设、队伍建设,对于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推动承德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2019年度准予立项并按期申报结项的114项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评审委员会依据《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评定出优秀等级15项、良好等级34项、合格等级52项、结项等级13项。另有承德市委市政府领导特别签批的课题6项为追加的委托课题,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近年来,承德市涌现了一大批功底扎实、锐意进取的社科工作者,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承德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提出了有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得到承德市委、市政府的认可、重视和采用。巩固发展了承德市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参与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生态强市、魅力承德”不断贡献社科智慧和力量。

第十三届河北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时培磊

时培磊,男,汉族,1982年7月出生,山东省日照市人,200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日本爱知大学大学院中国研究科,获中国学博士学位。现任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带头人。河北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河北省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

近年来,围绕元代的官方史学研究,明清时期有关日本的史籍研究,近现代史家的史学思想研究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有关日本的史籍研究”、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史学史视野下的柯劭忞与《新元史》研究”等多项课题。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汉二元体制下的元代官方史学研究”等课题。在《史学史研究》《天津社会科学》《文献》《齐鲁学刊》,以及台湾《汉学研究》、日本《爱知论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多次转载。主编著作《史学之史 倚京探津——廊坊师范学院史学史研究与教学论集》。“明清时期有关日本的史籍研究”荣获第十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

专著《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在广泛汲取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明清时期有关日本的研究史籍做了系统的梳理,并联系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入地剖析了明清两代日本研究勃兴之原因。发掘前人未曾注意的张洪《日本补遗志》一书,并对前人关注较少的《日本考略》《日本风土志》《吾妻镜补》《日本源流考》等史籍进行考析,运用中日史籍互证的方法对《日本风土记》与《日本考》二书之间的关系、作者、背景等问题的考论,超越了当今学界之各种说法。专著《临海东观——明清史学中的日本研究与认识》,挖掘出了明清时期学者撰述日本史著述中的史学史意识,从史学作品中探究编纂者的日本认识,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明清时期的日本观问题,从“日本地位和整体形象观”“日本人形象观”“日本政治观”“日本文化风俗观”等角度勾勒了一幅清新、有序的“日本观”图景。论文《陈寅恪推崇宋代史学问题发微》,从陈寅恪对宋代史学推崇到无以复加程度的问题意识出发,考证出其含有主观美化宋代学术环境和宋代文化成就的内心向往。陈寅恪的主要动机是要找到一个汲取外来文化从而达到本民族文化兴盛,同时又具备实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理念的社会环境的时代,依此解析中国近代学术文化的出路。其对宋代史学的评价可以给予“了解之同情”,但不能视为学术上的定论。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