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奋力开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征程 | ||
……………………………………………中共河北省委书记 | 王东峰 | 02 |
●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 ||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 ||
………………………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 陈中新 | 07 |
● 县(市、区)委书记论坛 | ||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邯邢东部重要节点城市高质量 | ||
发展…………………………………………中共鸡泽县委书记 | 石磊 | 10 |
● 学者观点 | ||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 |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 盛朝迅 | 14 |
奋力开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征程
中共河北省委书记 王东峰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党的十八大以来7次视察河北, 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 和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河北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发生历史性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都取得新成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 齐心协力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召开河北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谋划部署。全省上下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河北力量。
坚持举全省之力办好“三件大事”,开创“两翼”发展新局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筹办北京冬奥会,为河北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我们把办好“三件大事”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基本实现,京张高铁、京雄城际铁路、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雄安新区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基本形成,重点片区和工程项目呈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北京冬奥会场馆和配套设施76个项目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十四五”时期是推进“三件大事”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格局,雄安新区将向着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迈进,北京冬奥会将成功举办。我们要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机场群、环渤海港口群;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全力打造“雄安质量”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示范区;以筹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努力交出“两份优异答卷”。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新发展理念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重要遵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6大行业过剩产能压减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钢铁产能由过去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内,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历史性地转变为“三二一”,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我们要紧紧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上,突出抓好12个主导产业和100多个县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实现新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打造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了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造就了一批创新型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5万家,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以岭药业连花清瘟胶囊进入国家诊疗方案,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关键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冀战略、人才强冀战略,统筹抓好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成效,加快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十四五”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河北在全国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区位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 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强化需求侧管理,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物流链、价值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两新一重”建设,促进消费全面升级,统筹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举。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接力推进“双创双服”“三深化三提升”“三创四建”活动,“放管服”改革等9项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证照分离”改革成为全国第5个实现全域覆盖的省份,违法违规圈占土地、违规违建项目、资源能源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矿山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6项重点领域清理规范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创新逐步深入,河北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加快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实施港口转型升级工程,积极推动自贸区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河北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担负着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治污源的重任。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燕赵大地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水污染流域治理、土壤污染属地治理,加快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 加快治理华北地下水大漏斗问题,有序有效推进坝上地区“空心村”治理和退耕还草轮牧,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筑牢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河北。
坚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河北地处京畿要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京津冀地区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后国家区域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我们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深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强化环京津核心功能区、沿海率先发展区、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冀北生态涵养区“四区联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和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大幅提高河北城镇化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强村富民,以创新发展种业和保护耕地为着力点保障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依法依规推进“空心村”治理和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连续3年滚动实施20项民生工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19万人,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32.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不松懈,得到人民群众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保障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开展“三基”建设年活动,着力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河北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平安河北、法治河北,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陈中新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极具针对性和大力度的宏观政策措施,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经济要实现全面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有利于坚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党中央准确判断形势,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组合拳。在积极财政政策方面,增加1万亿元财政赤字,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创新性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2 万亿元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在稳健货币政策方面,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融规模较快增长,综合运用降准降息、中期借贷便利、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延期还本付息等手段,有效提高了中小微企业的获贷率和满足率。全年 GDP 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增速达到2.3%,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为“十四五”开好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今年的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 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这传递出了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即不搞一刀切,不急踩刹车,将短期调控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这样的宏观政策导向有利于坚定各方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现实需要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不断加快。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这种情况下,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十分必要。
巩固经济稳定恢复增长的基础,需要稳定的政策来保障。2021年我国经济有望持续恢复,特别是疫苗研发和接种顺利进行,对整体形势非常有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8.2%,世界银行预测增长7.9%,经合组织预测增长8%。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要看到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供需两端恢复尚不平衡。从供给侧看,经济体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产出缺口依旧较大,生产秩序尚未完全恢复。从需求侧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上升,但内生动力尚不强。加快经济复苏,需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受疫情反弹影响,实体经济复苏仍需政策呵护。入冬以来,国内疫情多地出现局部反弹,会阶段性影响实体经济的恢复步伐。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相当数量分布在产业链下游,收入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需要政策的持续呵护。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
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上下功夫,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2020年度经济基数相对较低,2021年稳增长、防通胀压力不会很大,这就形成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宏观政策应该保持一个稳定的、有强度的支持力度,以夯实消费和投资的发展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为下一步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缓慢有序退出阶段性政策,实现平稳过渡。要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同比和环比、季度和全年、国内和国际等方面指标变化实际情况灵活决策,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微观企业自身修复情况,分区域、分行业、分时段稳妥退出临时性救助政策,做好各项非常规阶段性政策与新政策的协调衔接,打好时间差,避免政策退出叠加效应,保持信用风险相对可控。
三是精准实施调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运用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起步,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一方面要注重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打通消费堵点,改善消费环境,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合理引导投资,加快补齐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加强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领域支持力度,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采取新的延期还本付息、普惠信贷等举措,保持小微企业资金流稳定,稳住就业民生基本盘。要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邯邢东部重要节点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共鸡泽县委书记 石磊
“十四五”时期是新时代“幸福鸡泽”建设的关键五年。鸡泽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创新体系、扩大内需、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提升文化软实力、保障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突出重点、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打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谋求新突破。
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健全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密化为主攻方向,鼓励企业加快技改。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充分利用“中国辣椒之乡”、中国农大育种基地的品牌优势,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中国地理标志”公用品牌推介力度,谋划举办调味品全国展销大会;加快建设食品产业园区和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构建集生产、加工、集散、检测“四位一体”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健康轻纺产业,支持引进新型环锭纺纱技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围绕邯黄铁路曹庄镇货运站和青岛保税港区邯郸(鸡泽)功能区两大平台优势,引进一批仓储物流、跨境电商、大宗商品展示交易、外贸服务等企业,形成与主导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关键跳跃,以产业新动能带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着力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托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积极培育智能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人才资源开发,重点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中高端技能人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放大财政资金投入效应,持续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产业优势,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不断提升鸡泽消费环境。依托青岛保税港区邯郸(鸡泽)功能区和商品步行街,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实施“四个一百” 工程;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统筹用好不同类型资金,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等领域短板。大力促进消费升级,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打造教育、文旅、体育、康养、休闲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
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全面对标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和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理顺中心镇、组团乡镇、社区社会管理体系,加快“中心城区-重点镇-社区”三级城镇化体系建设, 构建“小县大县城”的城区空间格局。加快东部新区建设进度,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升级,促进新老城区协调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全县高等级公路路网,实施雄郑高速、邯邱高速、515国道改建等工程,启动邯黄铁路复线对接工作,对县内现有道路进行改造提升,提升城乡路网体系的快速通行能力;提升全县光纤网络传输和应急保障能力,开展“5G”网络布局工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放开县城区落户限制,加大城区商品房供应,鼓励农村人口到县城落户。健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常态化开展创城工作,加快推进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不断提升县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着力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重点推进小麦育种、特色辣椒等产业,积极开展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集聚提升一批,城郊融合一批, 特色保护一批,搬迁撤并一批。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进“空心村”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全面加快“生态鸡泽”建设
聚焦产业排放源治理,加强企业排放、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污染源综合治理,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持续降低PM2.5平均浓度。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化重点河流治理,确保过境三条河流断面达到国家、省市规定水质标准。加快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基本消除垃圾污染。推广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园区生态化、循环化改造,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巩固好散煤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成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加大全县主干输气管网建设力度,逐步扩大天然气覆盖范围,推动青岛保税港区邯郸(鸡泽)功能区LNG集散中心项目,保证能源安全。推进绿色发展,严格控制和加快淘汰“两高一低”行业企业及新上项目,推进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制,加强污染治理设施深度改造。
着力发展繁荣文化事业,持续提升鸡泽文化软实力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进”和学校“三进”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艺产品质量提升工程,编写《诗经》文化宣传普及类、学术研究类丛书。深化体育改革,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开展全域旅游创建,逐步完善提升“一城引领、一带隆起、三区联动”总体布局,高标准筹办旅发大会,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 安全感
加大财政投入,滚动实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有效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障支付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积极推进教育普惠化发展,实施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不断优化教育布局。深入推进“健康鸡泽”建设,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盛朝迅
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在原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打通制约循环的堵点,更是要创造新的循环发展模式。我们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也要把握工作着力点,不断拓展和深化新的竞争优势,夯实适应新发展阶段和内外环境变化要求的新的经济发展基础,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主攻方向,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当前,国内外环境纷繁复杂,机遇和挑战之大前所未有。构建新发展格局, 是我国应对百年变局、开拓发展新局的主动调整,我们要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核心要义,找准制约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堵点、痛点和关键点,采取务实举措迈好第一步。
四个重要特点
新发展格局不是对原有发展格局的小修小补或简单纠偏,而是全新的理论、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任务和全新的模式,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对国民经济循环的系统性再造与升级。从一定意义上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超大规模经济优势基础上的安全发展,是融入参与发展模式向主动引领发展模式的一次跃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内需主导,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新发展格局区别于原有发展格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发展的基点和初始动力放在国内,把满足国内需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打造强大国内市场。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是创新驱动,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前沿领域形成领先优势。
三是安全可控,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为重要基础。新发展格局要求大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现能源、粮食、金融等重要领域安全可控。
四是联通国际,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主要路径。我们既不能因为重视国际循环而抑制国内循环,也不能因为追求国内循环而忽视国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既要拥有强大国内市场并对世界市场有重要影响,也要拥有强大的国内生产能力从而对国际生产有较强引领和带动能力;既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与国际先进技术充分交流互鉴,也要有强大的人才支撑和顺畅的国内国际人才流动机制源源不断地培养和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面临的主要制约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循环还不够畅通,重大经济比例关系还存在一定失调,制约了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国内统一大市场还不完善, 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供给体系与需求体系不够匹配,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卡脖子”束缚较多,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流通的体制机制问题较多,产业链创新链的联动、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的联结、城乡区域的一体化融合发展还存在不少瓶颈制约等。受此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与消费能力外流并存,社会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偏高,内循环不畅,经济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同时也影响了民生福祉的改善。
进一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在原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打通制约循环的堵点,更是要创造新的循环发展模式,这意味着我们要对原有发展格局进行战略创新和战略转型,不断拓展和深化新的竞争优势,夯实适应新发展阶段和内外环境变化要求的新的经济发展基础。当然,这种系统性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所涉及的惯性和阻力将比较大。比如,长期形成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依赖使我国经济对国际循环依赖度较高, 导致核心技术缺失、国内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国内大循环的畅通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五大举措建议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也要把握工作着力点,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一是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释放内需潜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是关键。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密切相关。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重点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让老百姓“有钱花”。同时,还要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 增加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和兜底能力,免除消费者后顾之忧。
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群体性突破,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要着力加大前沿基础研究投入,强化数学、计算机等理工科及交叉前沿学科等领域人才培养,营造有利于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展的政策环境,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三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这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基,离开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稳固安全的产业链来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如同在沙滩上造房子,既不安全,也不可靠。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强化“要素—平台—制度”三维支撑,探索建立新型技术攻关突破机制、创新产业政策支持机制、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和跨领域协作机制等,构建有利于产业基础再造的创新服务体系和制度环境,加快推动重大基础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高端工业软件和质量基础设施等产业基础技术的突破与升级,努力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基础体系,稳固产业链安全。
四是清除制度性障碍,建设强大统一国内市场。循环的本质是“互联互通”,流通体系贯穿国内大市场、大循环的全过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商品市场方面,应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全链条标准体系建设,发展“互联网+流通”,推进交通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提高流通服务功能。在要素市场方面,应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疏通要素流通的阻滞因素,促进各类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此外,还要着力强化金融对新发展格局的支撑作用。
五是坚持扩大开放,提高内外循环畅通性。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为主要着力点,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开放中进一步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通过建设高水平自贸区、自贸港等,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在规则、制度、技术上相互融合、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