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11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京召开《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出版座谈会暨编委会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出席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翔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培林出席会议。
谢伏瞻指出,学术思想历来被视为探寻思想变革、社会走向的风向标,研究学术思想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之一。我国古代研究学术思想史注重“融合”“会通”,对学术辨识与提炼能力有特殊要求,是专家之学。近代以来,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一批学者开始用现代学术视角“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将学术思想史研究与近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少有影响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更加凸显,在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相形之下,当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还有一些差距,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公认学术思想史的大家、学者屈指可数。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和出版工作,系统梳理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提炼各学科积累的优秀成果,既是对学术研究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独特贡献。
谢伏瞻强调,《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思想史的脉络梳理与关键问题为主要内容,集中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思想史的历程,突出反映7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发展成就与经验。资辅当代、存鉴后人,具有一定的学术示范意义。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大有裨益。他还就进一步做好丛书出版工作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出三点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趋向;传承优秀学术思想,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滋养;坚持质量第一、多出精品力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介绍了丛书的出版情况。他表示,《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的大型项目,自2008年启动,到2018年,前后历时10年,共出版著作35部,总计1860万字,有400 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该丛书一经面世便备受关注,被誉为“国内唯一系统完整地展现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大型丛书”。十年后的今天,为反映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各学科、各领域的最新进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组织当年参与丛书编撰工作的部分专家学者,对《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进行了修订,补充了最近10年的研究状况,并对之前出版的内容进行了完善。该丛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主题出版物和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三大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该丛书成为总结新中国70年哲学社会科学成绩和经验、研究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表示,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welcome皇冠地址关于历史科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指引下,重新审视过往70年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支持下,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经验、民族交融问题、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理念和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党的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制度形成的经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马大正认为,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基础的基础。如果不弄清以往的研究成果、经验和教训,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将无从谈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卓新平表示,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及与国外学者交流,越来越感到中国学术不再被边缘化,而是在逐渐走向国际学术舞台的中心,丛书的出版见证着这样的发展态势。丛书的出版,实际上也见证了宗教学学科70年来的发展,见证了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55年来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陈甦认为,丛书的出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各个学科的发展成就,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一个重要节点工程和阶段性成果。通过这套丛书的编写,我们得以认真地回顾、梳理和阐释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发展史,其间也提升了编著者自身的综合学术素质,政治把握力、学术判断力和思想表达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表示,《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49—2019)》努力从规律入手,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努力从经验和教训这两个层面发力,探讨我们70年走过的历程,厘清本学科发展,同时立足中国的需要、中国的立场,努力向世界发出更好的声音。希望本书能促进本学科发展,对中国文学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高建平通过《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1949—2009)》的写作与修订情况的介绍,总结了该类书籍的写作经验。他认为,要以专题为纲来撰写当代文学史,然后组织对相关专题颇为熟悉的作者来进行写作,按照时间和逻辑顺序将其编到一个总的框架中,合而为书,为建设在文学理论领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崔志海认为,《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提高当代中国学术的主体性,并使人们认清当代中国的学术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未来中国学术道路的方向在哪里等问题。
《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历史发展、当前状况和前沿动向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和反思,共涉及20多个一级学科,以及部分二级学科和其他专题显学。丛书各卷执笔者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重点高校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著名学者。自2008年启动,到2018年,前后历时10年,共出版35部著作。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组织对《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进行修订,共推出20卷。